課程名稱 |
猶太文化 An Introduction to the Jewish Culture |
開課學期 |
99-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曾宗盛 |
課號 |
LibEdu1027 |
課程識別碼 |
H01 0270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博雅202 |
備註 |
初選開放60人,實際修課人數上限為100人。。A3:世界文明領域。 總人數上限:6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92jewculture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猶太文化歷經猶太宗教傳統的薰陶與歷史的歷練,發展出豐富而多元的特色,從過去到現今深遠影響人類的文化面貌,對世界與未來有不可忽視的貢獻。本課程介紹猶太文化及其對世界文化的貢獻與影響。課程內容分三個部分:課程導論之外,第一部份介紹猶太文化的歷史與傳統。第二部份介紹猶太文化的節期、人生禮儀、與日常生活。第三部份介紹猶太文化與生活世界。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目標期盼讓修課同學可以對猶太文化及其和現代社會的關係有基本的認識,並且學習欣賞猶太文化之美與貢獻。同時也對現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緊張關係之歷史起源和發展概要瞭解。課程以外,也將安排校外教學活動,參加猶太會堂安息日禮拜,從此認識猶太文化在台灣的情況(活動時間將於開學後另行通知)。 |
課程要求 |
1.除了下載Ceiba上課講義事先閱讀上課內容外,請同學們課後閱讀課堂之補充書目或是觀賞影音資料。每週需要約3-4小時課後自習時間。
2.為討論課分組之需要,必須限定修課人數。因此已選上本課之同學若首週上課未到,將被視為同意優先讓渡修課之權利。第二週加退選結束後,如修課人數超過預期,便將從首週上課未到之選上本課的同學中,依年級抽籤選出確定讓渡修課權利之同學,並會立即另行通知。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一、指定閱讀
1.黃陵渝2002:黃陵渝。《多難之路:猶太教》。台北:東大,2002.
2.魏道思2006:魏道思。《猶太信仰之旅:猶太人的信仰傳統與生活》。劉幸枝譯。台北:橄欖,2006.
二、課程觀賞影片
1.《屋頂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 1971, DVD版2001)
2.Discovery Channel發行的DVD影片《細說以巴衝突:仇恨的根源》(Behind the Hatred: Roots of Conflict,中文版2006,約52分鐘),探討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錯綜複雜的歷史。 |
參考書目 |
一、延伸閱讀
01.Armstrong 2007: Karen Armstrong.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Beginning of Our Religious Traditions. Random House, 2007。介紹世界大宗教的起源、茁壯與面對挑戰經歷改革後的發展。
02.Baskin 2003: Judith R. Baskin. ”Women in Contemporary Judaism.” in Jacob Neusner and Alan J. Avery-Peck. eds.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Judaism. Oxford: Blackwell, 2003, 393-414. 探討猶太教裡的女性運動發展簡史與後續影響。
03.Buber 1991:Martin Buber.《我與你》。(當代思潮系列叢書)。陳維剛譯。台北:桂冠,1991。探討人與上帝、人類、世界事物的關係,神學與哲學的經典著作。
04.Burns 2006: Michael Burns。《法國與德雷福斯事件》。鄭約宜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介紹十九世紀末在法國發生的德雷福斯事件(1894)的起源與後續發展,以及對後來歐洲歷史的影響。
05.Ellis 2004: Marc H. Ellis。《一個猶太人的反省》。梁永安 譯。台北:立緒,2004。一個不尋常的學者觀點,曠野中先知的聲音,主張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的和平共處,不同於猶太人的主流意見,發人深省。
06.Fischer 2007: K. P. Fischer。《德國反猶史》。錢坤 譯。南京:江蘇人民,2007(德文原著1998)。分析德國反猶太的歷史,從中世紀到二十世紀中二次大戰的大屠殺。重點介紹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與屠殺,兼論統一後的德國如何面對這段歷史過去。
07.Neusner 1991: Jacob Neusner. An Introduction to Judaism: A Textbook and Reader. Louisville: Westminster/ John Knox, 1991.介紹猶太教的基本內容(猶太民族、經典、歷史、拉比猶太教),並收錄重要的相關作品。
08.Neusner 2006: Jacob Neusner. Judaism. The Basics, 2006. 簡要介紹猶太教的基本信仰與內容。
09.Neusner and Avery-Peck 2001: Jacob Neusner and Alan J. Avery-Peck. The Blackwell Reader in Judaism. Oxford: Blackwell, 2001. 收錄有關猶太教的重要作品,主題包括猶太教歷史、基本教理、現代猶太教、以及其它特別主題(倫理、女性、神學政治、世俗主義、錫安主義)。
10.Sarna 2009: Jonathan D. Sarna。《美國猶太教史》。胡浩 譯。鄭州:大象,2009。(英文原版2004)介紹美國猶太教的發展史,從十七世紀歐洲人殖民時期到本世紀初。特別探討改革派、正統派、保守派、以及重建派的不同思想與行動策略,回應美國主流文化,繼續發展。
11.Wiesel 2006:Elie Wiesel。《夜》。陳蓁美譯。台北:左岸文化, 2006.一位大屠殺倖存者的回憶錄,開啟見證文學的先河。
丹•康-沙塞保1999:丹•康-沙塞保(Dan Cohn-Sherbok)。《猶太教的世界》。傅湘雯譯。台北:貓頭鷹, 1999.
12.丘恩處1999:丘恩處。《猶太文化傳統與聖經》。紐約:紐約神學教育中心,1999. 介紹猶太教的經典、歷史、節慶與習俗。
以下書目提供給同學們做進深閱讀與深入探討,做為課後閱讀書目與學期報告參考資料。包含英文、繁體中文、和簡體中文著作。
01.以色列新聞資料中心2010: 以色列新聞資料中心。《以色列的昨日與今日》。台北:以琳,2010。介紹以色列的過去與現在,對以色列國的社會、政治、經濟、與教育現況有概要介紹。
02.周燮藩2004: 周燮藩。《猶太教小辭典》。上海:上海辭書, 2004。收錄有關猶太教的宗教觀念、專有名詞與術語。
03.所羅門1998:諾曼。所羅門(Norman Soloman)。《當代學術入門:猶太教》。趙曉燕譯。遼寧:遼寧教育, 1998. 介紹猶太教的內容。
04.阿姆斯壯1997: 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神的歷史》。葉昌雄譯。台北:立緒,1997。介紹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神觀起源與演變。
05.阿姆斯壯2003: 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為神而戰-基本教義派的起源與發展》(The Battle for God)。王國璋譯。台北:究竟,2003。介紹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基本教義派之發展與演變。
06.哈夫納2005a: 賽巴斯提安.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哈夫納 1914-1933 回憶錄》。周全譯。台北:左岸文化,2005。親身觀察記錄一次大戰到1939年德國政治局勢的發展以及納粹的崛起。
07.哈夫納2005b: 賽巴斯提安.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破解希特勒》。周全譯。台北:左岸文化,2005。觀察描述希特勒的人格、思想與對德國悲劇性的影響。
08.拜克2002: 拜克(Leo Baeck)。《猶太教的本質》。傅永軍、于健譯。濟南:山東大學, 2002.
09.柯恩 2004: 亞伯拉罕•柯恩(Abraham Cohen)。《大眾塔木德》。孟遜 譯。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4。介紹《塔木德》的形成歷史及內容重點大要。
10.約瑟福斯2007: 約瑟福斯(Josephus)。《猶太戰爭》。王麗麗 等譯。濟南:山東大學,2007。約瑟福斯(公元約37-100)的重要著作《猶太戰爭》,成書於公元75年,記載猶太人反抗羅馬統治的戰爭,遭受後者的強力鎮壓與消滅(66-70)。本書內容有助於後人瞭解羅馬統治下的猶太民族,以及這場反抗戰爭的前因後果。
11.紐斯納2002:雅各•紐斯納(Jacob Neusner)。《猶太教》。台北:麥田, 2002.介紹猶太教基本教義與內容。
12.康-沙塞保1999:丹•康-沙塞保(Dan Cohn-Sherbok)。《猶太教的世界》。傅湘雯譯。台北:貓頭鷹, 1999. 簡介猶太民族、宗教與文化。
13.張倩紅2008:張倩紅。《以色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介紹猶太民族的歷史,涵蓋古代、拉比時期、中世紀、近代到現代的重要歷史。
14.傅有德 2008: 傅有德。《猶太哲學史》(上、下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介紹猶太哲學發展歷史,涵蓋古代、中世紀、現代猶太哲學,以猶太哲學家為各章主題,介紹各哲學家之著作與思想。
15.費勒2004: 布魯斯•費勒(Bruce Feiler),《信心之父 亞巴郎—肥沃月彎和平之可能》,鄭明萱 譯。台北:光啟,2004。
16.開普蘭2002: 開普蘭(Mordecai Menahem Kaplan)。《猶太教:一種文明》。黃福武、張立改譯。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2。
二、延伸觀賞影片
1.《辛德勒名單》(Schindler’s List, 1993)。
2.《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 1997)。
3.《美麗天堂》(Promises, 2001)訪問生長在耶路撒冷不同市區的孩子們,巴勒斯坦兒童與猶太兒童成長與互動的故事。
4.《戰地琴人》(The Pianist, 2002)。
5.《檸檬樹》(Lemon Tree, 2008)。
6.Discovery Channel發行的DVD影片《耶路撒冷》(Jerusalem: City of Heaven,中文版1998,76分鐘)。
7.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發行的DVD影片「飽受劫難的聖城」(Jerusalem: Within These Walls,中文版2000,約60分鐘)。
8.《為愛朗讀》(The Reader, 2008)。
9.《黎巴嫩》(Lebanon, 2009)。
其它相關影音資料於開學後補充。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末報告 |
40% |
期末報告分組:由5-6位同學組成一個研究小組,探討一個猶太文化相關主題(例如猶太教經典、歷史、禮拜禮儀、人生禮儀、文學、藝術或音樂,或是納粹大屠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問題…)。學期第五週組成期末報告小組,學期第八週提出報告計劃大綱,學期最後三週課堂時間請各小組分組報告(每小組報告與討論15分鐘)。期末交一篇小組共同合作撰寫之主題研究報告,字數約10000-12000字(不包含註腳與參考書目)。
期末報告撰寫:1)每位同學分工負責撰寫。2)每位同學最少應參考3~4本相關書籍。3)禁用中文維基百科的資料,但可以用維基百科引用的資料(書目)。4)學期第五週完成期末報告組員之分組,開始進行閱讀與研究。確定報告主題前,需和助教進行討論。
期末報告內容:1)明列組員分工表。2)謹守報告字數,過多與不足將予以扣分。3)報告需適當載明註腳與參考書目。4)嚴禁學術剽竊,情節重大者期末報告將以0分計算。相關細節另行公布。 |
2. |
期中考試 |
30% |
考試方式任選十個簡答題作答,每題10分,考試範圍取自上課講義的內容與相關閱讀資料,相關細節另行公布。 |
3. |
課堂表現 |
30% |
1.平時成績(20%)包括課堂出席、討論課參與情況、以及在Ceiba與其它相關的發言和討論。學期中不定時課堂點名,5次缺席將沒有平時成績。
2.出席專題演講與參與校外教學(10%)。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1 |
介紹什麼是猶太文化?誰是猶太人?什麼是猶太宗教?瞭解猶太文化與宗教的密切關係、以及猶太文化的特色。 |
第2週 |
2/28 |
和平紀念日放假。 |
第3週 |
3/07 |
猶太文化的起源:猶太宗教。簡介猶太教的形成、歷史與後續發展。 |
第4週 |
3/14 |
猶太教的經典:他那赫(Tanakh)、塔木德(Talmud)、以及米德拉什(Midrash)。 |
第5週 |
3/21 |
教義:一神觀、先知、彌賽亞、末世、死後復活; 律法:摩西十誡與613 戒律 |
第6週 |
3/28 |
一年循環的節期:猶太曆法、節期。新年、贖罪日、住棚節、修殿節、普珥節、逾越節與五旬節。 |
第7週 |
4/04 |
溫書假(不上課) |
第8週 |
4/11 |
演講1:Dr. E. F. Einhorn(艾宏恩)拉比〈猶太日常生活與安息日〉。 |
第9週 |
4/18 |
期中考 |
第10週 |
4/25 |
猶太的人生大事及「過關」禮儀(Rites des Passage):出生、成年禮、婚禮、喪葬禮儀專題。 |
第11週 |
5/02 |
介紹當今世界不同的猶太團體(正統派、改革派、保守派、重建派、世俗猶太人)與其對現代社會的態度 |
第12週 |
5/9 |
觀賞影片《屋頂上的提琴手》。 |
第13週 |
5/16 |
二次大戰期間德國納粹屠殺六百萬猶太人(大屠殺Shoa)以及1948年建國後的以色列影片:《細說以巴衝突:仇恨的根源》。 |
第14週 |
5/23 |
專題演講2:以色列駐台代表〈宗教對以色列政治的影響〉。 |
第15週 |
5/30 |
介紹女性在猶太社會定位,從過去到現代的變遷,特別討論女性神學及女性擔任宗教神職人員的情況。 |
第16週 |
6/06 |
端午節(放假) |
第17週 |
6/13 |
小組分組報告1 |
第18週 |
6/20 |
小組分組報告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