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生死課題的現代探索與省思
CONTEMPORARY INQUIRY AND REFLECTION OF LIFE-AND-DEATH ISSUES 
開課學期
100-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陳開宇 
課號
LibEdu1033 
課程識別碼
H01 033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2,3,4(9:10~12:10) 
上課地點
博雅302 
備註
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
總人數上限:8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01LibEdu1033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希望透過閱讀、課堂聽講與討論,引導學生以正面、健康的態度面對生命與死亡的課題,同時從死亡及死後生命的角度反思及觀照生命—包括老化、疾病與死亡,則會對生命及死亡有更上一層樓的體會與領悟。當學生遇到他們的親朋好友遭逢生死交關的情境時,會更有能力思維、面對及關懷他人。本課程特別引介傅朗克(Viktor Frankl)的意義治療學(Logotherapy),希望學生能從中得到啟發,未來能建構自我的生命意義與生死安頓。

第 1 週  9/12 中秋節 (放假日)
第 2 週  9/19 課程導論、參考資料及閱讀進度介紹、介紹傅偉勳教授所揭櫫之現代生死學的探索精神與內涵
第 3 週  9/26 簡介歐美死亡學(Thanatology)及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的內涵及發展
第 4 週 10/3  現代人的生死探索與省思:未知生,焉知死乎?未知死,焉知生乎?生死可知乎?
第 5 週 10/10 國慶日 (放假日)
第 6 週 10/17 現代人的生死情境(1):面對死亡的態度 —《伊凡.伊里奇之死》的啟蒙意義
第 7 週 10/24 現代人的生死情境(2):如何面對生死困境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潛水鐘與蝴蝶》
第 8 週 10/31 死後生命的可能性及其探索
第 9 週 11/7  面對死亡的現代省思與心理建設 —《與死亡對談》
第10週 11/14 面對疾病的現代省思與心理建設(1) —《疾病的希望》
第11週 11/21 面對疾病的現代省思與心理建設(2) —《疾病的希望》、《病床邊的溫柔》
第12週 11/28 意義治療學(1):生命意義的建構 —《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
第13週 12/5  意義治療學(2):生死的安頓 —《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
第14週 12/12 生死關懷(1):認識安寧照顧與臨終關懷 —《當生命走到盡頭》
第15週 12/19 生死關懷(2):如何關懷及照顧末期病患 —《當生命走到盡頭》、《死亡如此靠近:一位社工師的安寧病房手記》
第16週 12/26 生死關懷(3):臨終關懷與往生助念 —《死亡如此靠近》、〈臨終助念之理論建構芻議〉
第17週  1/2  與生命對話:生死的自我省思、重新建構自我的宇宙觀、人生觀與生死觀
第18週  1/9  期末考 

課程目標
本課程希望修課學生,透過閱讀、課堂聽講與討論,能達成以下各項學習目標:
1. 能以正面、健康的態度面對及探索生命與死亡的課題。
2. 能自我建構正向、樂觀、積極、健康的生死認知與態度。
3. 能建構自我生命的意義,活出自我生命的價值。
4. 能消除對死亡的錯誤認知與無謂恐懼。
5. 能培養照顧末期病患(如親朋好友)的基本知能。
6. 能培養進一步探索生死課題的基本學養。
 
課程要求
1. 必須出席課堂聽講及參與討論。
2. 有事不能來上課,請先報備請假,不得無故缺席。
3. 課前按進度認真研讀所有指定閱讀書籍,下載Ceiba上課講義及相關閱讀資料,課前閱讀。
4. 鼓勵同學課後能再進一步研讀延伸閱讀書籍、課堂上提到的補充書目、或觀賞影音資料等。
5. 認真撰寫研讀心得。
6. 能與家人、親朋好友等分享及討論課堂所學內容。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1. 傅偉勳:《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台北,正中,2010。
2. 托爾斯泰著/許海燕譯:《伊凡.伊里奇之死》,台北,志文出版社,1997,(新潮文庫390)。
3. Mitch Albom著/白裕承譯:《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台北,大塊文化,1998。
4. Jean-Dominique Bauby著/邱瑞鑾譯:《潛水鐘與蝴蝶》,台北,大塊文化,1997。
5. Ganga Stone著/柯清心譯:《與死亡對談》,台北,遠流,1997。
6. Thorwald Dethlefsen & Rüdiger Dahlke著/鄭納無譯︰《疾病的希望》,台北,心靈工坊,2002。
7. J. H. van den Berg著/石世明譯:《病床邊的溫柔》,台北,心靈工坊,2001。
8. 弗蘭克(Viktor E. Frankl)著/趙可式、沈錦惠合譯︰《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台北,光啟出版社,1995。
9. 周希誠著:《當生命走到盡頭》,台中市,晨星,2003。
10. 蘇絢慧著:《死亡如此靠近:一位社工師的安寧病房手記》,台北,大塊文化,2001。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1. 釋慧開:《儒佛生死學與哲學論文集》,台北,洪葉,2004。
2. Elisabeth Kubler-Ross, On Life After Death, Celestial Arts, Berkeley,
Calfornia, 1991.
3. Elisabeth Kubler-Ross, On Death and Dying, Collier Books,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93.
4. Elisabeth Kubler-Ross. 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Death and Dying,
Touchstone Book, Simon & Schuster, New York, 1997.
5. Elisabeth Kubler-Ross著/李永平譯:《天使走過人間》,台北,天下文化,
1998。
6. 海倫.聶爾寧(Helen Nearing)著/張燕譯:《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台北,
正中書局,1993。
7. Kenneth Ring & Evelyn Elsaesser Valarino著/李傳龍.李雅寧譯:《穿透生
死迷思》,台北,遠流,2001。
8. 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著/鄭振煌譯:《西藏生死書》,台北,張老師
文化,1997。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末考 
20% 
 
2. 
期末報告 
20% 
綜合全學期的學習心得 
3. 
小組討論 
30% 
本學期共有15次小組討論,成績由助教按「等第成績」評量學生參與表現後乘以30%。小組討論成績佔總成績中的30分,故每缺席一次,扣總成績2分。累計6次不到者,小組討論總成績以0分計算。 
4. 
平時作業:課後研讀心得 
30% 
本學期共有5次平時作業,作業成績算法為5次作業平均後乘以3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2  中秋節 (放假日) 
第2週
9/19  課程導論、參考資料及閱讀進度介紹、介紹傅偉勳教授所揭櫫之現代生死學的探索精神與內涵 —《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 
第3週
9/26  簡介歐美死亡學(Thanatology)及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的內涵及發展 —《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  
第4週
10/03  現代人的生死探索與省思:未知生,焉知死乎?未知死,焉知生乎?生死可知乎?—〈《論語》之生死學義理疏論 — 以「季路問事鬼神」章為中心〉 (《儒佛生死學與哲學論文集》)  
第5週
10/10  國慶日 (放假日)  
第6週
10/17  現代人的生死情境(1):面對死亡的態度 —《伊凡.伊里奇之死》的啟蒙意義  
第7週
10/24  現代人的生死情境(2):如何面對生死困境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潛水鐘與蝴蝶》  
第8週
10/31  死後生命的可能性及其探索 (1) 
第9週
11/07  瀕死經驗的親身體驗與分享 — 趙翠慧老師 
第10週
11/14  死後生命的可能性及其探索 (2) 
第11週
11/21  意義治療學(1):生命意義的建構 —《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 
第12週
11/28  意義治療學(2):生命意義的建構 —《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 
第13週
12/05  面對疾病的現代省思與心理建設 —《疾病的希望》 
第14週
12/12  生死關懷(1):認識安寧照顧與臨終關懷 —《當生命走到盡頭》  
第15週
12/19  生死關懷(2):如何關懷及照顧末期病患 —《當生命走到盡頭》、《死亡如此靠近:一位社工師的安寧病房手記》  
第16週
12/26  生死關懷(3):臨終關懷與往生助念 —《死亡如此靠近》、〈臨終助念之理論建構芻議〉  
第17週
2012/01/02  與生命對話:生死的自我省思、重新建構自我的宇宙觀、人生觀與生死觀 
第18週
2012/01/09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