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伊斯蘭文化與思想
Islamic Cultures and Thoughts 
開課學期
101-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蔡源林 
課號
LibEdu1035 
課程識別碼
H01 035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7,8(14:20~16:20) 
上課地點
共104 
備註
A3:世界文明領域。
總人數上限:9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11LibEdu1035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伊斯蘭文明扮演著中世紀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關鍵性角色,自公元622年先知穆罕默德(穆聖)率領麥加的穆斯林信眾遷徙麥地納,建立第一個伊斯蘭社群為發軔,阿拉伯民族在短短的一百年間,從文明相對落後的部落社會,發展為橫跨歐、亞、非三洲的統一帝國,並以伊斯蘭為基礎,綜攝當時的希臘羅馬文明與波斯文明,開啟燦爛的伊斯蘭文明,曾在中古世界綻放出輝煌的成果,舉凡神學、哲學、文學、藝術、科學、教育、法制等,均可謂集當時東、西各大文明之大成。十六世紀西方世界的地理大發現,便是為了迴避伊斯蘭勢力以取得直接與東方世界交通的路線,從而發現新航路與新大陸。西方通過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一連串的改革之後,逐漸取代伊斯蘭文明的優勢,並開始發動對伊斯蘭與其他東方世界的殖民主義,直到今日西方與伊斯蘭文明之間的對抗仍未平息。探討伊斯蘭文明的興衰與當代的復興,將拓展吾人對世界文明的新視野,以及對當前國際局勢更全球性的眺望角度。
本課程著重在伊斯蘭文明之淵源、歷史發展與思想流派的整體性介紹,包含主題為:穆聖的生平、《古蘭經》與《聖訓》兩大聖典、基本宗教修行-五功,以及三大教門-律法、神學、蘇非主義等基礎宗教課題的探究,並系統性地呈現中世紀伊斯蘭王朝歷史、中國伊斯蘭傳統的源流、近代西方殖民主義對伊斯蘭世界的影響,以及當代伊斯蘭與西方世界的衝突。

 

課程目標
本課程以正本清源的方式回歸思想與歷史源頭,引導同學重新理解伊斯蘭傳統的終極關懷,以及在不同的歷史與社會脈絡中發展的分殊之文化形式,並就全球視野與宏觀歷史的途徑來剖析伊斯蘭與西方世界的衝突,針對伊斯蘭文明如何回應現代化與世俗化之挑戰、現代伊斯蘭復興運動的流派、當代穆斯林國家的政教關係等面向剖析,特別是釐清有關恐怖主義的問題,矯正大眾媒體對伊斯蘭再現的過度簡化與偏頗的圖像。
期待同學以開放態度來思考以宗教信仰為核心價值的伊斯蘭文明,如何面對現代化的挑戰,如何從本有的精神文明去尋找解決傳統與現代性之矛盾的方案,進而反省自身文化所面臨的相似問題,以及思考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相輔相成的可能性。
 
課程要求
由於本課程為全面性介紹伊斯蘭文化與思想的導論,每堂課均有不同主題,進度相當緊湊,為節省上課講述時間,課堂將只針對重要議題進行深度探索,故同學應就每一主題所安排的指定閱讀教材在課前預習,以便在課堂中能參與討論,並對教材提出較具深度的問題與見解。若研讀指定教材仍有不懂之處,應就延伸閱讀書籍中找尋相關資訊,不建議過度依賴網路資料。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古蘭經》,1986,馬堅譯(麥地納:法赫德國王古蘭經印製廠)。
《聖訓珠璣》, 2002,馬賢譯(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宮崎正勝,2008,《中東與伊斯蘭世界史圖解》,劉惠美譯(臺北:商周)。
Ahmed, Akbar S.著,2003,《今日的伊斯蘭:穆斯林世界導論》,蔡百銓譯
(臺北:商周)。
Huntington, Samuel P.著,1997,《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黃裕美譯
(臺北:聯經)。
Nasr, Seyyed Hossein著,2002,《伊斯蘭》,王建平譯(臺北:麥田)。
 
參考書目
(一)思想原典:

Ghazzali, Abu Hamid著,2001,《聖學復興精義》,張維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 --著,2004,《迷途指津》,康有玺譯(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Ibn Sina, Abu `Ali al-Husain ibn `Abdallah著,1997,《論靈魂》,王太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Jami, Abd al-Rahman著,2001,《光輝的射線》,阮斌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Ubaidullah, Sadr al-Shar`at `著,2008,《偉嘎耶教法經解》,丁秉全、師明學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劉智,1871,《天方性理》(錦城:寶真堂,1871年)。

(二)文史原典:

Ibn Battuta, Muhammad著,1985,《伊本白圖泰遊記》,馬金鵬譯(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Khayyam, Omar著,2000,《魯拜集》,陳次雲譯(臺北:桂冠)。
Masudi, Abu al-Hasan Ali ibn al-Husayn ibn Ali著,1998,《黃金草原》,耿昇譯(西寧:靑海人民出版社)。
Rashid al-Din,Tabib著,1986,《史集》,周健奇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Rumi, Jalaluddin著,1988,《在春天走進果園》,梁永安譯(臺北:立緒)。
《一千零一夜》,2000,李唯中譯(臺北:遠流)。

(三)今人著述:

張日銘,1998,《伊斯蘭世界》(臺北:明文書局)。
蔡源林,2010,《伊斯蘭、現代性與後殖民》(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Almond, Gabriel A., R. Scott Appleby, Emmanuel Sivan著,2007,《強勢宗教》,徐美琪譯(臺北:立緒)。
Armstrong, Karen著,2003,《伊斯蘭》,林宗憲譯(臺北:左岸)。
-- --,2001,《穆罕默德 : 先知的傳記》,王瓊淑譯(臺北:究竟)。
Lewis, Bernard著,2007,《穆斯林發現歐洲》,李中文譯(臺北:立緒)。
-- --,1998,《中東:自基督教興起至二十世紀末》,鄭之書譯
(臺北:麥田)。
Naipaul, V. S.著,2002,《在信徒的國度:伊斯蘭世界之旅》,秦於理譯(臺北:馬可孛羅)。
Robinson, Francis著,《劍橋插圖伊斯蘭世界史》,黃中憲譯(臺北:大雁文化)。
Said, Edward W.著, 1999,《東方主義》,王志弘等譯(臺北:立緒)。
-- --,2002,《遮蔽的伊斯蘭》,閻紀宇譯(臺北:立緒)。
-- --,2001,《文化與帝國主義》,蔡源林譯(台北:立緒)。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中考試 
20% 
教材研讀與課堂所學的成效評估 
2. 
深度報導 
20% 
選擇鄰近的清真寺進行訪談與觀察,撰寫1500~2000字報導,以培養對台灣本土多元文化的關懷與瞭解  
3. 
課堂表現 
30% 
到課率、上課發言與回答問題狀況 
4. 
期末考試 
30% 
教材研讀與課堂所學的成效評估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09/10  課程介紹


 
第2週
09/17  先知生平與行誼(Nasr, 66-75, Ahmed, pp.18-36)




 
第3週
09/24  《古蘭經》導讀(第一、三章;Nasr, 57-66, Ahmed, pp.36-42) 
第4週
10/01  《聖訓》導讀(概說,pp.35-41) 
第5週
10/08  中世紀前期的哈里發朝(1) (宮崎正勝,pp.120-153) 
第6週
10/15  中世紀前期的哈里發朝(2) (宮崎正勝pp.154-172) 
第7週
10/22  中世紀後期的帝國分裂(1) (宮崎正勝,pp.174-205) 
第8週
10/29  中世紀後期的帝國分裂(2) (宮崎正勝pp.205-211) 
第9週
11/05  期中考試 
第10週
11/12  律法學 (Nasr,pp.95-101, 112-134) 
第11週
11/19  宗教修行─五功 (影片欣賞;Ahmed,pp42-49) 
第12週
11/26  神哲學(Nasr,pp.178-202) 
第13週
12/03  蘇非主義(Nasr,pp.101-112) 
第14週
12/10  伊斯蘭與西方殖民主義(宮崎正勝,pp.214-241) 
第15週
12/17  伊斯蘭現代主義運動(Ahmed, pp.129-171, 206-209) 
第16週
12/22  當代伊斯蘭復興運動(影帶教學,Ahmed,pp.171-205) 
第17週
12/24  當代伊斯蘭與西方的衝突(Ahmed, pp.276-300;Huntington, pp.281-295, 337-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