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當代基督教歷史與文化
Contemporary Christian History and Culture 
開課學期
112-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鄭仰恩 
課號
LibEdu1044 
課程識別碼
H01 044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8,9,10(15:30~18:20) 
上課地點
普103 
備註
開學第一週後若有空出名額則開放加簽。選上本課程者第一週務必出席,否則逕予強制刪除選課。。A3:世界文明
總人數上限:10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自啟蒙運動以降,當代基督教開始面對許多新的議題,包括近現代世界中各種科學和社會運動或思潮的挑戰,以及新興宗教運動的衝擊,這一方面反映了新社會現實的巨大挑戰,另一方面也指明現代人的集體心靈取向。這些當代具挑戰性的議題包括現代化、世俗主義、政教衝突、族群關係、解放神學、基要主義、後現代思潮、靈恩運動、市場福音/成功神學、全球化、生態神學、科技文明、本土化運動、宗教衝突與宗教對話、女性神學、同志族群、末世運動等。本課程將探討這些當代宗教與社會議題,並提出反思與評價。 

課程目標
本課程以鉅視(macroscopic)的觀點探討基督教與當代世界文明的互動關係,希望幫助同學認識當代世界的本質、價值體系、思想脈動,以及她對基督教的衝擊與影響,同時培養兼具欣賞力(appreciative)及批判性(critical)的獨立思考態度、寬容開放的心胸、對人的基本價值與尊嚴的體認,以及對所處時代及其社會價值觀的判斷能力。本課程也藉此了解當代基督教的特質,以及她在面對當代世界的挑戰時所做出的不同回應。在課程的相關部份也會以微視(microscopic)的觀點針對當代基督教所面臨的各種新興運動或潮流做概略性的介紹,並予以評價。 
課程要求
本課程的規劃如下:除了上課聽講、閱讀文獻、欣賞影片外,期待同學們能藉助討論課和其他同學交換學習心得,以期擴展視野並深化所學。每週上課的前兩小時為講課時間,由老師藉助講義、投影片及輔助影片介紹課程主題,也會針對每週閱讀進度作重點提示,第三小時為小組討論時間,由老師和助教團隊針對該課程主題及閱讀進度或影片內容提出討論提綱,由助教帶領小組成員(每組約20-25人)進行討論,分享上課及閱讀心得,將所學和當代處境加以關聯。
本學期中也將安排一次校外教學,將同學依興趣分成四至五組,分別參觀位於台北地區的猶太會堂、伊斯蘭教清真寺、東正教教會、天主教教會、基督新教教會等,預定於期中考後前往參觀。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1. 大衛.班特利.哈特(David Bentley Hart)著。《基督教的故事》。王聖棻譯。鄭仰恩審訂。台中:好讀,2013年4月。(修訂平裝新版,2018年2月)
2. 《基督教世界史》。亞德良?赫斯定主編。李子揚譯。香港:基督教文藝,2016年1月。[英文版:A World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Edited by Adrian Hastings. Grand Rapids: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3. 奧爾森(Roger E. Olson)著。《神學的故事》。吳瑞誠.徐成德譯。台北:校園書房,2002。
4. 理查.哈里斯(Richard Harris),亨利.梅爾—哈亭(Henry Mayr-Harting)。《基督宗教簡明史》。晴天譯。台北:啟示出版,2006年。
5. 鄭仰恩,《從加爾文到今日改革宗傳統:多元開展,與時俱進的信仰旅程》,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18年。
6. Richard Tarnas,《西方心靈的激情》,王又如譯,台北:正中,1995。
7. Robert N. Bellah, et al.,《新世界啟示錄》,孟汶靜譯,台北:正中書局,1994。
8. Howard Clark Kee, Emily Albu, Carter Lindberg, J. William Frost, Dana L. Robert, Christianity: A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Second Edi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1998.
9. Neil Ormerod, Introducing Contemporary Theologies: the Who and the What of Theology Today, Sydney: D.J. Dwyer, 1990.
10. Robert Wuthnow, Christianity in the 21st Century: Reflections on the Challenges Ahea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1. 《我是如何改變的》。莫爾特曼編。盧冠霖譯。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06。
12. 馬丁‧葛登能(Martin Gardner),《一個信徒的出走》(The Flight of Peter Fromm),黃瑞華譯,台北:究竟,2002。
13. 王崇堯等編/譯/著,《當代問題與基督教思想》,台北:永望,1992。
14. 特爾慈。《基督教社會思想史》。戴盛虞、趙振嵩譯。香港:基督教文藝,1960。
15. 鄭仰恩,《歷史與信仰:從基督教觀點看台灣與世界》,台南:人光,1999。
16. 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為神而戰:基本教義派的起源與發展》,台北:究竟,2003。
17. Montserrat Guibernau著,《無國家的民族:全球時代的政治社群》(Nations without States: Political Communities in a Global Age),周志杰譯,台北:韋伯,2001。
18. 葛兒、哈芙(Ted Robert Gurr, Barbara Harff)著,《國際政治中的族群衝突》(Ethnic Conflict in World Politics),鄭又平,王賀平,藍於琛譯,台北:韋伯,2002。
19. 施正鋒。《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前衛,1997。
20. Desmond Tutu(屠圖)。《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台北:左岸文化,2005。
21. 奧比?薩克思(Albie Sachs)。《斷臂上的花朵:從囚徒到大法官,用一生開創全球憲法典範》。台北:麥田,2013。
22. 佛洛姆(Erich Fromm)。《馬克思關於人的概念》。徐紀亮、張慶熊譯。台北:南方,1987。
23. Paulo Freire。《受壓迫者教育學》。方水泉譯。台北:巨流,2003。[Paulo Freire,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Seabury, 1968.]
24. 張翠容。《拉丁美洲真相之路》。台北:馬可孛羅,2009。
25. 《杭廷頓&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杭廷頓、柏格主編。王柏鴻譯。台北:時報文化,2002。
26. D. T. Hessel。《生態公義:對大地反撲的信仰反省》。台灣生態神學中心《文字組譯。台北:台灣地球日,1996。
27. 亞瑟.赫曼(Arthur Herman)。《蘇格蘭人如何發明現代世界》。韓文正譯。台北:時報文化,2003。
28. 傑克‧雷普卻克(Jack Repcheck)。《發現時間的人:現代地質學之父揭開地球歷史的故事》。郭乃嘉譯。台北:麥田,2004。
29. 楊克勤。《祭祖迷思:修辭與跨文化詮釋的回應》。香港:基督教文藝,1996。
30. 遠藤周作。《沉默》。林水福譯。台北:遠流,1991。
31. 遠藤周作。《深河》。林水福譯。台北:立緒,1999。
32. Barbara J. MacHaffie。《她的歷史:基督教傳統中的婦女》。朱麗娟譯。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1997年9月初版。
33. 亞倫.布瑞許(Alan Brash)。《面對我們的差異:基督教會和其同志會友》。張懋禛等譯。台南:教會公報,2007。
34. 羅秉祥?龔立人合著。《同性戀的十字架:倫理學者的對話與交鋒》。香港:印象文字/香港基督徒學會,2013。
35. 鄭仰恩?曾宗盛主編,《我們何懼之有?基督信仰與同志群體的會遇》,花蓮:台灣好世協會,2019年7月。
36. 羅洛梅著(Rollo May)。《哭喊神話》。朱侃如譯。台北:立緒,2003。
37. 《神學的殘障與殘障的神學》。陳文珊編著。台北:永望,2009。
38. 大衛?魯尼(David Rooney)。《改變人類文明的12座時鐘》。顏涵銳譯。台北:遠流,2021。
39. Diarmaid MacCulloch’s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DVD), Discs 1-6, BBC, 2009, Distributed by Deltamac Taiwan Co.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中作業 
30% 
期中作業為兩篇讀書報告(分別於第七週及第十二週上課時繳交),第一篇由指定閱讀的兩本書(寇克斯及詹金斯)中擇一,第二篇由其他閱讀進度書籍中擇一。讀書報告應含內容摘要、評價、心得,每篇約1200-1500字。 
2. 
期末作業 
40% 
期末考方式為「自行作答申論考題」(take home essay),測驗內容以上課講義內容及指定閱讀教材為主,於課程最後一週發考題,兩週後交卷。 
3. 
課堂表現 
30% 
a. 應出席大堂講課以及討論課,大堂講課將以簽到方式點名三次(包括特別演講當週及期中考前後各一次),每次點名不到扣2分,連同討論課在內若超過5次缺席將失去平時分數(10%)。 b. 應依每週進度閱讀指定教材,並積極參與每週的分組討論,發表閱讀心得及感想(2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