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心靈洞察與健康 Psychological Insight and Mental Health |
開課學期 |
103-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錢玉芬 |
課號 |
LibEdu1056 |
課程識別碼 |
H01 05600 |
班次 |
|
學分 |
4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5,6,7,8(12:20~16:20) |
上課地點 |
博雅103 |
備註 |
初選不開放。本課程為4學分深琬課程‧。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 總人數上限:15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32LibEdu1056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一個人也許不一定要懂心理學,卻不能不懂自己的心,洞察自己心靈深處的言語與需要,是每個人畢生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也是本課程的主要宗旨。
事實上,天下雜誌2006年教育專刊中曾經報導,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國際教育年會中提出「學習的四個支柱」應該是︰
一、學習知的能力﹙Learning to know﹚︰學習基本知識與技能;
二、學習動手做的能力﹙Learning to do﹚︰培養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學習與他人相處的能力﹙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具備世界公民素養、
國際觀與文化瞭解的能力;
四、學習做自己﹙Learning to be﹚︰展現天賦潛能,實現個人的責任與目標,成
為熱愛生活、有道德的社會人。
本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幫助學生在進入成年之始,能夠洞察十八歲以前的歲月(學術研究對童年的定義),有何關鍵經驗?有何重要影響?已經成人的自己能夠如何重新認定,找到做自己的方向與路徑?
本課程的設計是以心理治療的理論為知識基礎,輔以適當的人性觀點,帶領修課同學去展開自己的童年經驗,洞視童年經驗對自己心靈深處所產生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如何作用在現在的生活與生命中,並且思考如何存利除弊,讓負面的影響能夠移除,活出積極、正向以及充滿理想與抱負的自己。
|
課程目標 |
二、 教學目標
在上述的宗旨下,本課程的目標有四:
1、修課同學能認識負面童年經驗對自己有哪些影響。
2、修課同學能瞭解負面童年經驗相關的理論與實徵研究。
3、修課同學能回溯與整理自己的童年成長經驗。
4、修課同學能發現與理解自己的人生劇本。
5、修課同學能思索生命的本質並重作決定。
或者說,本課程期望學生於修課之後:
1、能瞭解負面童年經驗影響我們哪些方面?
2、能知道處理負面童年經驗的心理治療相關理論基礎?
3、能察覺自己在負面童年經驗的影響下形成什麼樣的生活腳本?
4、能洞察已形成的生活腳本對自己現在的生活產生哪些影響?
5、能有決心改寫不健康的生活腳本,重視全人健康,經營更有調適能力的人生。
|
課程要求 |
學生課後學習活動規劃:
項目 需完成之週次 作業或活動名稱
(作業之詳細說明參見評量方式與標準)
1 第3週 畫我的家庭樹
2 第4週 描述一件童年往事
3 第6週 回憶我的早年決定
4 第8週 紀錄自己的三則負面情緒
5 第9週 世紀大採訪:寫下你父母的生命大事記
6 第11週 以編年史的方式寫下你自己的生命大事記
7 第13週 以隱喻手法寫一則與你生命有關的童話故事
8 第14週 至少寫兩封不必寄出的信,一封給父親,一封給母親,
也可以寫給生命中的其他重要他人。
9 第16週 分三個部分(上課前、上課中、上課後)
寫課後的總體檢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備註: 固定時間 (備註:TA課進行之同時,老師與有需要之同學個別約談) |
指定閱讀 |
指定閱讀書單
中文
1. 任何一本最新版的「諮商理論與技術」之書,只閱讀其中有包括精神分析學派、
溝通分析學派及完形治療學派之相關章節。
2. 張美惠 譯 (2014)。(Sue Johnson 原著,2013),愛是有道理的。台北:張老師文化。
( 閱讀第一部:關係革命,第一、二章 )
3. 周和君 譯 (2013)。(Peter A. Levine 原著,2010),解鎖—創傷療癒地圖。
台北:張老師文化。( 閱讀第四部:身體、情緒、與靈性:恢復幸福感,第十二、
十三、十四章 )
4. 林一真;鍾思嘉;吳慎慎;錢玉芬;陳彰儀, (2009), (第二版)生活彩虹--全人生涯開
展(第五、第六章)," 心理出版社。
5. 袁海嬰 譯(Alice Miller. 原著)(2004) 幸福童年的祕密。台北:天下文化。
6. 廖和敏譯(原著)(2004)。身體的情緒地圖 。台北:心靈工坊。
英文
6.Benedetti, F., Radaelli, D., Poletti, S., Falini, A., Cavallaro, R., Dallaspezia, S., . . . Smeraldi, E. (2011). Emotional reactivity in chronic schizophrenia: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brain correlates and the influence of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Psychological medicine, 41(3), 509-519.
7.Brown, D. W., Anda, R. F., Tiemeier, H., Felitti, V. J., Edwards, V. J., Croft, J. B., & Giles, W. H. (2009).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nd the risk of premature mortality.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37(5), 389-396.
8.Burke, N. J., Hellman, J. L., Scott, B. G., Weems, C. F., & Carrion, V. G. (2011). The impact of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on an urban pediatric population.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35(6), 408-413.
9.Chapman, D. P., Wheaton, A. G., Anda, R. F., Croft, J. B., Edwards, V. J., Liu, Y., . . . Perry, G. S. (2011).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nd sleep disturbances in adults. Sleep Medicine, 12(8), 773-779.
10.Miller, E., Breslau, J., Chung, W. J., Green, J. G., McLaughlin, K. A., & Kessler, R. C. (2011).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nd risk of physical violence in adolescent dat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65(11), 1006-1013.
(近十年之「負面童年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英文期刊論文皆適合)
二、延伸閱讀(請詳述每週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書單
1.可以自訂自選,但須經老師鑑定同意。
2.吳震環譯(Volf,M.原著)(2012)。記憶的力量。台北:校園出版社。
3.陳敬旻譯(Caldwell C.原著)(2009)。小屋。台北:寂寞出版社。
4.張瓊文 譯(Gordon, B.H. 原著)(2004)。爸爸怎麼回事。台北:經典傳訊。
5. 傅湘雯譯(John Bradshaw原著)(2000)。走出成長的迷思:回歸內在。
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
6.鄭玉英、趙家玉譯(John Bradshaw原著)(1993)。家庭會傷人。張老師文化。
各周指定閱讀內容
週次 每週指定閱讀與延伸閱讀
第1週 修課人數尚未確定,故無指定閱讀
第2週 Journal of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65 , 1006~1013. (2011)(…等,
近年研究負面童年經驗之國際期刊論文
一篇)
第3週 諮商理論與技術專書之精神分析學派一章
第4週 諮商理論與技術專書之溝通分析學派一章
第5週 諮商理論與技術專書之完形治療學派一章
第6週 幸福童年的祕密(上)
第7週 幸福童年的祕密(中)
第8週 幸福童年的祕密(下)
第9週 身體的情緒地圖(上)
第10週 身體的情緒地圖(中)
第11週 身體的情緒地圖(下)
第12週 愛是有道理的(第一章)
第13週 愛是有道理的(第二章)
第14週 解鎖—創傷療癒地圖(第十二章)
第15週 解鎖—創傷療癒地圖(第十三章)
第16週 解鎖—創傷療癒地圖(第十四章)
|
參考書目 |
延伸閱讀書單
1. 可以自訂自選,但須經老師鑑定同意。
2. 吳震環譯(Volf,M.原著)(2012)。記憶的力量。台北:校園出版社。
3. 陳敬旻譯(Young W. P.原著)(2009)。小屋。台北:寂寞出版社。
4. 張瓊文 譯(Gordon, B.H. 原著)(2004)。爸爸怎麼回事。台北:經典傳訊。
5. 傅湘雯譯(John Bradshaw原著)(2000)。走出成長的迷思:回歸內在。台北:新自然主
義出版社。
6. 鄭玉英、趙家玉譯(John Bradshaw原著)(1993)。家庭會傷人。張老師文化。
7. 聖經(合和本)約伯記。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我的心靈筆記 |
40% |
配合每週之上課進度,修課學生需要逐步完成下列九項作業(1~9項作業,每項佔總分5分) |
2. |
指定閱讀與延伸閱讀心得 |
30% |
(1) 指定閱讀心得:閱讀指定閱讀書目中的籍與文獻至少十次,按上表之規劃,每次寫至少500字的心得報告。
(2) 延伸閱讀心得(最多加3分):閱讀延伸閱讀書目中的各項,按上表之規劃,每次寫至少500字的心得報告。 |
3. |
課程參與和心得 |
30% |
每次上課簽到者可得基本分數1分。
每次課前閱讀、上課積極參與、並平實撰寫回饋單者可得1分,回饋單內容豐富有深度者,可獲2分(回饋單內容潦草敷衍者,不給分)。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015/2/25 |
課程介紹(加選):簡介課程內容,並透過學生的修課動機,選擇修課學生。 |
第2週 |
2015/3/4 |
導論:童年經驗面面觀
(論述童年經驗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自我形象、人際關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精神疾病以及犯罪行為等六大面向。) |
第3週 |
20153/11 |
理論基礎一:精神分析
(介紹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療理論,鼓勵學生練習自我察覺,並且命名之,分享之。) |
第4週 |
2015/3/18 |
理論基礎二:溝通分析
(介紹溝通分析的心理治療理論中的基本觀念與改善人際關係的觀點及作法。) |
第5週 |
2015/3/25 |
理論基礎三:溝通分析 (下)(介紹溝通分析的心理治療理論中的基本觀念與改善人際關係的觀點及作法。)
理論基礎(四):完形治療學派 |
第6週 |
2015/4/1 |
清明節放假 |
第6週 |
2015/4/8 |
理論基礎四:完形治療 (介紹完形治療理論中一些重要概念) |
第7週 |
2015/4/15 |
從電影省思成長關鍵經驗(扭轉未來) |
第8週 |
2015/4/22 |
童年之旅(一):回憶之旅(帶領學生回想自己的成長歷程。從此時此地的自己,以默想的方式,引領學生回憶高中、國中、國小時期以及原生家庭中的關鍵經驗。) |
第9週 |
2015/4/22 |
童年之旅(二):發展歷程導覽 (介紹嬰兒期、幼兒期、學前期、學齡期、青春期等五個生命發展階段的發展特色與創傷來源。) |
第10週 |
2015/4/29 |
伊的生命故事~謝智謀教授演講 |
第11週 |
2015/5/6 |
童年之旅(三):請別再罵我了,我需要愛的保證!
(剖析青春期父母、師長的負面話語對一個人的影響。依各個發展階段的特色,告訴學生每個發展階段需要獲得的被對待方式與態度。) |
第12週 |
2015/5/13 |
發現與成長(一):人生腳本與早年決定
(以溝通分析的心理治療理論中「人生腳本」的概念,並施予自編的「人生腳本」問卷,使學生對自己的人生腳本,有歸納式的掌握。) |
第13週 |
2015/5/20 |
發現與成長(二):童年經驗與愛情關係
(從愛情依附理的角度切入,論講述童年經驗對成長後愛情關係的影響。) |
第14週 |
2015/5/27 |
發現與成長(三):健康的愛情關係
(從心理學與哲學等角度,帶領學生思考人為何渴望愛情?並且鼓勵學生需要自己去發現、認同、並且實踐健康的愛情關係。) |
第15週 |
2015/6/3 |
從電影思前途(三個傻瓜) |
第16週 |
2015/6/10 |
發現與成長(四):重回生命的本質
(從心理學、哲學、神學等角度,帶領學生重新思考生命本質為何?鼓勵學生需要自己去發現、認同、並且實踐。) |
第17週 |
2015/6/17 |
心靈劇場(個人以PPT或Flash展現/小組團體呈現)
(讓自願的學生以PPT或團體戲劇的方式,呈現出上課心得與其人生想要開展的新決定與新方向。) |
第18週 |
2015/6/24 |
期末考週(學生交完所有的報告,老師與助教開始整理學期成績)孩子們,放暑假啦~ |
第1-0週 |
2015/4/22 |
放鬆音樂(感謝黃淑娜老師即席演奏與授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