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文化思想傳統對現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影響
The Impact of Cultural Traditions o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開課學期
111-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梁明義 
課號
LibEdu1109 
課程識別碼
H01 1140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8,9(15:30~17:20) 
上課地點
博雅201 
備註
A23:歷史思維、世界文明
總人數上限:15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就人類歷史概觀來看,從 18 世紀後半開始在英國啟動開展了工業革命 (Industrial Revolution),西方國家逐漸演化形成資本主義經濟社會制度 (Capitalism)。在這個新的社會與生產制度運作下,兩百多年來,西方先進國家不斷持續進展,把人類的文化知識與生活水準不斷往前推昇。然在 1960 年前,除了西方先進國家外,世界其他地區包括中國大陸、印度、中東、中南美及非洲都相對落後。

自 1960 年代以來,台灣快速成長蛻變為一個新興工業化國家,與南韓、香港、新加坡共譽為「亞洲四小龍」。就歷史眼光來看:像四小龍這樣,由一個典型的未開發經濟,以每年約 8-10% 的實質經濟成長率,在短短二、三十年間,快速「起飛」而達相當寬裕的生活水準,在人類歷史上可說是空前未有的經驗。

而自 1980 年代以來,中國大陸複製四小龍的經驗,也有相當令人矚目的成效。本課程主要是要從歷史概觀 ( historical perspective) 來探索文化傳統因素如何影響現代化經濟與社會發展。尤其要專注比較同一期間四小龍、中國大陸與其他未開發地區國家,如印度、南亞、 中南美、非洲等的經濟成長與社會現代化表現,可帶來怎樣的啟發。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含五部份。第一部份探索美索不達米亞 (含希伯來傳統)、印度、中國及古希臘文明,特別要刻劃突顯出這些不同文明中比較獨特而仍然影響現代社會運作的一些傳統文化因素。

第二部份介紹現代經濟理論所告訴我們影響一個經濟體成長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深入一層追索思考這些因素如何會受到那些不同古文明 paradigms 裡文化傳統因素的影響。我們尤其要討論 20 世紀前半 Max Weber, Joseph Needham 與 Joseph Schumpeter所採取的哲學與宗教思維。

第三部份討論馬克思於 1848 年提出其《共產黨宣言》看法,影響促成蘇聯與中國大陸的共產革命。然二次大戰後的冷戰對峙中,西方國家生活水準不斷提升,而四小龍奇蹟式的快速成長,更與共產陣營地區形成明顯對比。 1979 年,中國大陸開始改革開放,1989 年,共產制度在蘇聯與東歐地區崩潰。亞洲四小龍的快速現代化直接、間接地促成人類歷史上這一個重要的發展變化。

第四部份討論與比較同一期間四小龍、中國大陸與其他未開發地區國家,如印度、南亞、 中南美、非洲等的經濟成長與社會現代化,尤其要從文化傳統的不同,來看可否帶來怎樣的啟發。

本課程第五部份綜合上述的討論,比較台灣與中國大陸快速經濟成長經驗的異同,讓同學來思考文化傳統因素與經濟層面因素彼此的交互影響。同時也想想,接下來兩岸的關係 (在經濟、政治與文化層面) 可能會有怎樣的發展? 我們該如何應對?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目標是要培養修習同學思考與探索文化傳統因素如何影響現代經濟成長。基本上乃要跳脫傳統上比較狹隘的經濟層面分析,而以歷史概觀 ( historical perspective) 為切入點。尤其要專注比較同一期間四小龍、中國大陸與其他未開發地區國家,如印度、南亞、 中南美、非洲等的經濟成長與社會現代化表現,可帶來怎樣的啟發。

在論述上,本課程特別著重經濟理論的新發現所帶來對傳統文化的哲學與宗教思維。當然本課程更期待能培養同學以更全面性與正面的態度來思考未來海峽兩岸關係在經濟、政治與文化層面有可能的發展與對應。 
課程要求
除了定期上課、專心聽講、積極參與等基本要求外,期望學員用心投入以下的學術訓練:
1. 閱讀文本:於課堂內外細讀指定文獻與相關參考研究。
2. 哲學思辯:敢於思考,並積極參與提問、回應、討論。
3. 口頭表達:消化所學並清晰有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評分方式:期中考35%,期末考35%,期末報告30%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五 14:00~15:00
每週四 17:30~18:00 備註: 星期四下午5:30 – 6:00 在博雅 2樓教員休息室 ( 在博雅 201旁邊 ) 星期五下午 2:00 – 3:00 梁老師研究室(台北市羅斯福路 3段 269巷 17-1號 2樓 , Email : tedc3@ms12.hinet.net ) 
指定閱讀
由以下書目中在課堂上指定閱讀章節
Karl Jaspers, The Great Philosophers (Vol. 1. The Foundations), 1962
Karl Marx,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1848
Max Weber,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1905
Max Weber, The Religion of China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1915
Kaushik Basu & Annemie Maertens, The Pattern and Causes of Economic Growth in India , 2007
余英時,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1987
黃光國, 儒家思想與東亞現代化, 1988
Justin Lin, The Needham Puzzle: Why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Did Not Originate in China, 1995
梁明義, 台灣半世紀以來快速經濟發展的回顧與省思, 2002 
參考書目
Adam Smith,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1776
Joseph Schumpeter,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1911
Dwight Perkins, China's Modern Econom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1975
Joseph Needham, Science in Traditional China, 1981
侯家駒, 先秦儒家自由經濟思想,1983
李國鼎, 台灣經濟發展成果與面臨問題, 1993
杜維明, 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 1996
Mitsuo Saito, The Stages of Technical Progress: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1998
梁明義, 儒家思想傳統與東亞經濟發展奇蹟, 2010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中考 
35% 
 
2. 
期末考 
35% 
 
3. 
期末報告 
3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8  概論 
第2週
9/15  文化思想傳統 (1):蘇格拉底與孔子 
第3週
9/22  文化思想傳統 (2):耶穌與釋迦牟尼 
第4週
9/29  工業革命與西方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社會制度的興起 
第5週
10/6  經濟層面的理論分析: 影響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 
第6週
10/13  20 世紀前半西方學者的看法 (1) 
第7週
10/20  20 世紀前半西方學者的看法 (2) 
第8週
10/27  期中考 
第9週
11/3  Karl Marx 與共產革命 
第10週
11/10  中國大陸的實驗 (1949-1976) 
第11週
11/17  蘇聯與東歐地區共產體制的崩潰 
第12週
11/24  比較不同文化傳統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影響: 印度與南亞 (1) 
第13週
12/1  比較不同文化傳統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影響: 中東與中南美 (2) 
第14週
12/8  海峽兩岸現代化的對比 (1) 
第15週
12/15  海峽兩岸現代化的對比 (2) 
第16週
12/22  期末考 
第17週
12/29  彈性補課 
第18週
1/5  彈性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