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電影、信仰與道德
Film, Faith and Moral 
開課學期
111-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張毅民 
課號
GenEdu5018 
課程識別碼
H02 50150 
班次
01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2,3,4(9:10~12:10) 
上課地點
博雅301 
備註
A14:文學與藝術、哲學與道德思考
總人數上限:5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運用電影文本作為當代世界文明與哲學道德思想的媒介,一方面培養學生欣賞多元文化的能力,認識不同文化與宗教信仰間的異同,協助同學尊重並欣賞其他文化與宗教的精神;另一方面培養思考與探索人生根本課題以及與信仰(faith,或信念)的能力,例如:生命的自我實現、誘惑與罪、悔改與忠恕之道、淑世濟人、自我救贖與超越提升等。
本課程將使用不同的形式類型之電影(紀錄片、動畫、劇情片)文本,開拓學生對於世界文明與哲學道德思考的視野,並且擴展到電影與文學藝術之關聯性。本課程亦提供符號學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分析之理論,協助同學建立獨立與批判思考方式。
學生應於每週課程前完成指定閱讀之電影內容。 

課程目標
本課程期待學生在學期結束時,達到以下學習成效:
 對不同之世界宗教對於人生基本課題之宗教信仰內容教導,有基本認識。
 對電影文本的閱讀與分析,具有理論分析的能力。
 對於不同宗教信仰有尊重與欣賞的態度,並且有能力進行宗教交談與對話。 
課程要求
課前完成指定閱讀,討論課程積極參與討論,定時繳交規定的作業或報告。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四小時 
Office Hours
備註: 預約 
指定閱讀
理查・哈洛威(Richard Holloway)(著), 林金源與廖綉玉(譯),《宗教的40堂公開課(A Little History of Religion)》,台北:漫遊者文化,2021年,ISBN 9789864895458

亞瑟‧伯格(A. A. Berger)(著),黃新生(譯),《媒介分析方法(Media Analysis Techniques)》,台北:遠流,1996年,ISBN 9789573215806

Week 1:哈洛威,第一章
Week 2:哈洛威,第七、八、九章
Week 3:哈洛威,第十、十二章
Week 4:哈洛威,第廿五章
Week 5:哈洛威,第廿三章、第廿四章
Week 6:伯格,第一章(符號學分析方法)
Week 7:黃春明,〈蘋果的滋味〉
Week 9:哈洛威,第四章、第卅九章
Week 10:第五章
Week 11:第十四章
Week 12:第卅八章、第四十章
Week 13:第十六章
Week 14:伯格,第二章(馬克思主義與意識形態分析) 
參考書目
出口治明(著),黃詩婷(譯),《哲學與宗教全史(A World History of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台北 : 究竟出版社,2020年。
傅佩榮,《傅佩榮宗教哲學十四講》,台北:立緒,2018年,ISBN 9789863601173
鄭錠堅,《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台北:獵海人出版社,2017年。
張毅民,《電影與信仰》,台北:加額爾俾‧牧民,2018年。
Bryan P. Stone. Faith and Film: Theological Themes at the Cinema (Nashville, TN: Chalice Press, 2000).
Robert K. Johnston. Reel Spirituality: Theology and Film in Dialogue. (Michigan: Baker Academic, 2000)
Margaret R. Miles. Seeing and Believing: Religion and Values in the Movies. (Boston: Beacon Press, 1996)
William F. Fore. Mythmakers: Gospel, Culture and the Media. (NY: Friendship Press. 1997)
Stewart M. Hoover and Knut Lundby. Rethinking Media, Religion and Cultur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97)
Arthur A. Berger. Media analysis techniques (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s, 1982)
John C. Lyden. Film as Religion: Myths, Morals, and Rituals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3)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堂點名 
10% 
 
2. 
期中測驗 
35% 
 
3. 
期末報告 
40% 
 
4. 
小組討論參與及發言 
15%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06  課程概要、課程要求、評分方式說明、建立分組
導論:電影中的宗教與藝術 
第2週
9/13  電影閱讀「埃及王子」
講授:亞伯拉罕宗教(猶太教、基督宗教、伊斯蘭)之介紹
確立分組名單、小組討論:先知摩西自我實現的宗教語言 
第3週
9/20  電影(紀錄片)閱讀「Islam: Empire of Faith」
講授:亞伯拉罕宗教世界文明與先知傳統
小組討論:「埃及王子」先知傳統和世界觀 
第4週
9/27  電影閱讀「魔鬼代言人」、「真的有天堂」
講授:世界宗教中的天堂與地獄
小組討論 
第5週
10/04  課堂大辯論:人應該相信天堂與地獄嗎? 
第6週
10/11  講授:符號學理論介紹
分組報告:題目與報告內容 
第7週
10/18  電影閱讀「蘋果的滋味(黃春明)」
專題演講:從「蘋果的滋味」談我的信仰
(演講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陳芳明先生) 
第8週
10/25  期中測驗 
第9週
11/01  電影閱讀:「星星來的傻瓜PK」
講授:黃金誡命 
第10週
11/08  電影閱讀:「今天暫時停止」
講授:重生與新生
小組討論 
第11週
11/15  電影閱讀:「刺激一九九五」
講授:無辜者與罪惡的世界、淑世濟人 
第12週
11/22  電影閱讀:「全面進化(Transcendence)」、
電影閱讀:「神機有毛病(Jexi)」
講授:數位科技與宗教
小組討論 
第13週
11/29  電影閱讀:「夢(黑澤明)」
講授:傳統與未來、古老傳說與預言 
第14週
12/06  講授:馬克思主義與意識形態分析
期末分組報告:題目與報告內容
期末報告繳交 
第15週
12/13  專題演講:從多元文化主義來談電影與信仰
(演講人:張錦華名譽教授,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第16週
12/20  優秀期末(五篇)報告發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