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學習領域概論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tudies Field 
開課學期
106-2 
授課對象
學程  中等學校教育學程  
授課教師
鄧志松 
課號
EduTch5801 
課程識別碼
P01 U601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A,B(18:25~20:10) 
上課地點
普305 
備註
不屬於教育學分課程,不限教育學程學生修習。
總人數上限:40人 
課程網頁
https://classroom.google.com/u/0/c/MTA1NDc1MTM5OTBa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1.本課程擬以脈絡化、反思的角度探討「社會學習」(social studies)課
程產生的背景以及在現實教學中面臨的挑戰與問題。目前台灣中小學「社會
學習領域」包含了分屬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的歷史、地理、公民,這三科彼此
有其獨特的學科知識、概念思考、探究方法。本課程將進一步帶領學生認識
這三科的知識特質,也探求「社會學習領域」是否存在共同性,以及統整合科教學的可行性。

2.在上課形式方面,本課程主要以閱讀、討論、實作、口頭報告等方式進行,修課同學藉由分組進行上課的j文章導讀與議題討論、教案設計與報告
 

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
1. 瞭解美國「社會學習」(social studies)課程背景與發展
2. 瞭解台灣中等學校「社會學習領域」的問題與挑戰
3. 探究史地公之學科知識、核心概念與教學取向
4. 探討「統整」的可能性及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共通基礎

課程主題
一、「社會學習」課程的問題:從美國到台灣
二、「社會學習」領域:三學科的共性與殊性
三、統整合科:理念/實際;可行/不可行
四、「社會學習」學習社會?探究式教案研發

 
課程要求
1.本課程主要以閱讀、討論、實作、報告等方式進行
2.修課同學需要完成一份中學教師口訪、學科知識與核心概念報告、探究式教案設計
3.本課程重在上課參與與同儕論辯之學習,缺課一定時數將取消寫報告資格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Bransford, John D.,鄭谷苑、郭俊賢譯,《學習原理:心智、經驗與學校》,台北:遠流出版社,2004。
Bruner, Jerome S.,劭瑞珍譯,《教育的歷程》,台北:五南出版社,1995。
Evans, Ronald, W.,陳巨擘譯,《社會科的戰爭:我們應該教孩子什麼內容?》,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8。
宋佩芬,〈培養「帶得走的能力」:再思統整與學科知識〉,《教育研究月刊》115,2003。
宋佩芬,〈漸進改革?九年一貫社會領域教學之調查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1(2),2007。
林慈淑,〈「學歷史」與「歷史學」之間─九年一貫「人與時間」領域的規劃的商榷〉,《東吳大學歷史學報》第7期,2001。
林慈淑,《歷史,要教什麼?英美歷史教育的爭議》,台北:學生書局,2010。
肯貝恩著,傅士哲譯,《如何訂做一個好老師》,台北:大塊文化,2005。
高強華,〈九年一貫社會領域學習之教學統整單元設計與校本課程創新設計〉。《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4卷第6期(2015):頁155-161。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全國學校歷史科教學中心,郭時渝譯,《美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探討美國經驗》,台北:教育部,1996。
美國歷史/社會科跨州6-12年級素養(literacy)之閱讀標準,2011。
陳麗華、王鳳敏譯,《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1996。
黃炳煌,<邁向二十一世紀的談灣社會科課程改革>,林淑華整理,<九年一貫社會科課程下的歷史教育--座談會紀錄>,《歷史教育半年刊》4,(1999)。
韓雪,〈美國社會科課程的歷史嬗變〉,《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49期,2002。
鍾鴻銘,〈社會科中的議題中心課程:歷史性探究〉,《課程與教學》第19卷第2期(2016):頁103-128。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no 
10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