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田野實作專題
Field Work Methods Seminar 
開課學期
112-2 
授課對象
創新設計學院  
授課教師
黃舒楣 
課號
DS5223 
課程識別碼
Z01 U0850 
班次
 
學分
1.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第8,9,10 週
星期六1,2,3,4,5,6,7,8(8:10~16:20) 
上課地點
 
備註
初選不開放。密集課程。修課申請及課程時間詳閱課程大綱。上課日期:4/13(六)、4/21(日),停修時間:4/7。
總人數上限:3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概述〕
田野工作又稱田野調查、野外調查、實地考察等,應用於人類學、生物學、地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等領域以及跨領域,因著不同的學科及應用目的而在方法上不同的偏重,強調知識發展過程的開放性對話、研究者的批判性和反身性等。創新設計學院長期開設「田野工作坊」做為為入門,拆解田野調查方法,同時納入心法面向的倫理、過程和應用等主題,並借重教師和學生不同背景的參照和對話進行實作,走入數個校園鄰近的社區場域進行「現地研究」,促使田野新手知其然,卻也不致於過度簡化為標準程序而失去田野工作的核心。

要執行好的田野調查工作,我們對田野的認識早就在抵達「現地」之前就開始。換言之,田調前的「功課」至關重要。做為「田野工作坊」的進階版,「田野實作專題」將與同學一同跨出「現地」。但是,當研究對象不見得是我們日常生活所熟悉的場域時,我們應該如何在進入田野前就先做好充分資料準備?以上正是本工作坊試圖協助同學發展能力與深入探索的主題。

由於人是高度仰賴敘事認識、理解世界的生物,因此人們如何認識過去將會深刻影響其如何認識現在,田調工作亦然。換言之,找到什麼資料、以何種方式解讀資料將會深刻影響調查與研究。因此,本課程將以「田野資料準備」為主軸,以「解讀資料」為主、「找資料」為輔,帶領學生初步認識與掌握當代多元的歷史文本資料與檔案(archives)。在為期二天的密集工作坊中,我們將從認識檔案的類型、生產與歸檔脈絡出發,探討田調執行者可以如何尋找、解讀歷史文本與檔案資料,並延伸至「檔案可以/不能說什麼」、「檔案研究與社會創新」等主題探討。

本課程由黃舒楣老師與台大國發所何俊頤老師合授,何俊頤老師主授。 

課程目標
1. 溫故知新:精進田野工作基本功,練習進階研究方法的結合與運用。
2. 知己知彼:透過實作及跨領域對話,指認自身於田野工作的優勢與限制。
3. 教學相長:檢視學習經驗中的自我和他人,磨練反身性及批判性在教與學。
4. 整合以上學習成效,修課學生能夠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具備從事田野工作的知能和信心。 
課程要求
*本課程為2日密集課程
上課日期:4/13(週六)和 4/21(週日)二天
上課時間:9:00-17:00 (中間12:00-13:30為休息時間)
上課地點:水源校區卓越研究大樓508

學生需要能完整出席,缺席半日(含)以上不論是否請假,即予以不通過。

*學生必須按照課程要求期限繳交個人與小組作業,缺交或內容經輔導後仍無法達到課程要求,即予以不通過。

*課程閱讀文本包括必讀及延伸清單,學生應在課前完成必讀文本,以利課前作業及課堂討論。

請1月15日至1月24日之間填寫選課表單(公告於此課綱),說明選課動機及相關背景,教學團隊將於 2月19日前,以個別email通知入選學生並提供授權碼。
>>>修課表單:https://shorturl.at/aqCDZ <<<

*選課相關問題請來信 林助教 r12228006@ntu.edu.tw

本課評分方式為通過、不通過,缺交以下任何一項即為不通過。
1. 第一天課前作業
2. 第一天回家作業
3. 第二天課後反思回饋表單
4. 課程參與及小組實作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二、延伸閱讀
Alford, Robert R.(王志弘譯),2011,《好研究,怎麼做:從理論、方法、證據構思研究問題》。新北:群學。(第二章〈設計研究計畫〉、第三章〈論證的建構〉)
Woods, Danies(王志弘譯),1996。《地圖權力學》。臺北:時報文化。
洪伯邑、陳懷萱、黃舒楣、黃書緯、呂欣怡、陳怡伃,2021,《田野敲敲門:現地研究基本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林開忠、張雯勤、郭佩宜、王宏仁、趙綺芳、莊雅仲、容邵武、龔宜君、顧坤惠、邱韻芳、林秀幸,2019,《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臺北:左岸文化。
林怡先,2012,〈地圖學:一種社會及文化的實踐〉。《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22(2):1-17。
郭金芳,2014。〈運動口述史田野工作的經驗反思〉。《臺灣體育學術研究》,57:47-69。doi: http://dx.doi.org/10.6590/TJSSR.2014.12.05
傅大為、涂豐恩、陳怡文,2005。〈口述史、史料建構、與研究案例的選擇-從性別史的角度來看近代婦産科的興起與産婆的故事〉。《婦研縱橫》,76:1-10。doi: http://dx.doi.org/10.6256/FWGS.2005.76.1
黃同弘,2018,〈一堂遲到的地理課〉。收於《反轉戰爭之眼》(頁4-37)。臺北:暖暖書屋。
黃同弘,2018,〈可見與不可見的〉。收於《不可見的臺灣》(頁4-35)。臺北:暖暖書屋。
Wineburg, Sam, Martin, Daisy, Monte-San, Chauncey(宋家復譯),2016。《像史家一般閱讀:在課堂裡教歷史閱讀素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黃同弘,2017,〈城市考現學:臺北百年歷史地圖的強大應用〉。網址:https://medium.com/@tomhoung/%E5%9F%8E%E5%B8%82%E8%80%83%E7%8F%BE%E5%AD%B8-%E8%87%BA%E5%8C%97%E7%99%BE%E5%B9%B4%E6%AD%B7%E5%8F%B2%E5%9C%B0%E5%9C%96%E7%9A%84%E5%BC%B7%E5%A4%A7%E6%87%89%E7%94%A8-ac7f531ea8a8。
張淑菱,2002,〈大學校園邊緣空間轉化之研究-以舟山路廢巷前後台灣大學校園規劃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網址:https://hdl.handle.net/11296/39934a。
董昱,2011,〈鹿鳴廣場的再詮釋 ──從舟山路與鹿鳴堂一窺台大校園的使用與規畫〉。台大意識報,網址:https://cpaper-blog.blogspot.com/2011/12/blog-post_15.html。
范捷茵,2011,〈不繫乾坤繫流年─瑠公圳與附近居民的那些故事〉。台大意識報,網址:https://cpaper-blog.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613.html。
李問,2011,〈台大的美軍遺跡:專訪美國老兵Kent Mathieu〉。台大意識報,網址:https://cpaper-blog.blogspot.com/2011/07/kent-mathieu.html。
陳柔安,2016,〈番外篇:過去的過去的校門──試考證高等農林學校校門〉。台大意識報,網址:https://cpaper-blog.blogspot.com/2016/03/blog-post_33.html。
黃于恬,2017,〈瑠公圳復育工程 ── 歷史緣由、學生參與、校園公園化〉。台大意識報,網址:https://cpaper-blog.blogspot.com/2017/12/blog-post_42.html。
Taipei Air Station,2005年創製,網址:https://taipeiairstation.com/。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